大家都在说特斯拉的电池。我来说说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——电机:
特斯拉的高端车型都是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感应电机,也叫交流异步电机。和普通电机一样,它分为转子和定子。转子采用鼠笼式结构,由若干根导电棒组成类似鼠笼的圆柱形,然后将若干个由硅钢片制成的导电盘叠放在一起,嵌入鼠笼内,代替磁场,减少发热和内部损耗。

这种设计简单可靠,由于感应电机不需要永磁材料,永磁材料主要由钢和铜组成,成本低,适合大规模生产。蔚来汽车的独立电机也是基于这个原理,同样是铜材质。由于转子完全由磁场感应,轴上不需要电刷和换向器,也不会产生耗能火花,几乎和普通无刷电机一样完全免维护。
特斯拉的电机由中国台湾省福田电机设计生产,最大功率275 kW -385 kW(不同车型搭载的电机不同)。根据不同的车辆定位和不同的要求,可以匹配不同功率、不同数量的不同电机。电机冷却液用于散热,结构简单,制造成本低,抗负载能力强,长期使用无退磁风险;缺点是:电机低速效率低,耗电大,所以走走停停不如高速节能。
以早期后轮驱动的单电机版Model S为例,其轴马力额定值基本在360-470马力左右。充满电时,电池电量'马力'输出基本与此额定值相似,但电池电量低时,其驾驶体验就大不相同了。因为在低功率状态下,虽然电机的功率输出在物理特性上没有变化,但电池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压和等效马力都很低。
但是,虽然电池功率发生了变化,但电机的最大扭矩和输出几乎没有变化,启动后可以立即获得最大扭矩。然而,随着电池的电化学马力降低,输出到轴的最大轴马力也将降低。这也是为什么最后除了自身电控系统的限制外,电动车本身几乎不踩油门,也没有充满电时的高速提升和响应。随着日本电池技术的发展,很多车企似乎忽略了电机技术的创新,似乎觉得电机上没有什么新技术可以挖掘。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传递效率和效率已经最大化,材料上已经使用了铜等材料,在噪音小、灵活、稳定等方面远远优于内燃机时代,只是现在都卡在量的积累上,几乎都是四轮放四个电机。此外,两轴各配有一个电机,由六个电机驱动。